Français   走进使馆 领事服务 留学法国 来法商贸  
蓝色海岸的中国畅想---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尼斯和马赛掀起热潮
2004-07-06 00:00

  盛大的文化交流盛事中法互办文化年中国文化年部分,于2004年6月下旬进入了最后的闭幕阶段。中国文化年自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正式开幕之后,以巴黎为中心在法国全境展开并向法国周边国家辐射,全法一些主要城市和乡镇不断开展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涉及艺术、文学、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图书出版、建筑、环保、旅游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数达300多个。中国文化年在成功地经历了开幕阶段和春节阶段两个高潮期之后,目前进入了第三个高潮期即闭幕阶段。与前两次高潮有所不同的是,闭幕阶段的活动是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尼斯和马赛起步的。

  中国文化 尼斯飘香

  法国第5大城市尼斯的蓝色海岸是法国最美的海岸,这里的海水极清极蓝,阳光格外灿烂,地中海醉人的海风,从纯净的鹅卵石海滩上阵阵拂过,陶醉了无数南来北往的世界游客。大自然对尼斯的慷慨赋予尼斯人一种独特的风情,他们钟爱古老艺术特别是东方古老艺术的热情很不寻常。尼斯的亚洲艺术馆非常著名,是除吉美和巴黎艺术馆之外唯一一个省里的亚洲艺术馆,中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之一敦煌艺术展就在此举办。

  亚洲艺术馆馆长弗西女士长裙摇曳,笑容灿烂。她用肯定的语气说,她将极简单地为我们几个中国来的记者介绍一下艺术馆和敦煌艺术展,结果她忍不住把敦煌艺术展的每件展品如数家珍地解说了一遍,而且还力求详细生动。看得出,她对这些来自中国的宝贝有着无比强烈的兴趣和热爱,而且,她对敦煌艺术的价值和了解也令人惊讶的充分。从气势恢弘的书法作品到雕塑和绘画作品,弗西馆长都充满深深的敬意。她轻声地告诉我们,这些东西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嗅,它们身上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芳香的文化气味,是很神圣的人类共同的文化遗存。正在弗西女士为我们介绍展品的时候,一群法国大学生在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展厅,学生们面对古老的敦煌艺术所流露出的惊叹目光,足以说明中国文化可以在西方年轻人中显示自身的魅力。弗西女士说,亚洲艺术馆通常组织教授来参观重要的展览,他们回去后往往会兴致勃勃地组织自己的学生前来观看。

  在东方建筑风格的尼斯亚洲艺术馆,我们一边感受着东方茶道,一边采访了推动尼斯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年活动的关键人物——阿尔卑斯滨海省副议长弗莱尔先生。当天中午,弗莱尔先生曾在尼斯海边的渊源餐馆请我们吃法国菜,他说总是忘不掉曾在中国受到过非常好的招待,所以也要很好地款待来自中国的客人。

  采访弗莱尔先生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内科医生出身的他完全没有一点政府高官的架子(他的权力相当于副省长),亲切随和,风趣幽默。他用自己佩戴的中国龙图案的领带给我们变戏法,还模仿杂技演员的架势单手托盘给每个人发送小点心,在大家开怀的笑声中,他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的缘分。他说,自己喜欢中国是从喜欢中国杂技开始的,对中国的热情缘于对中国杂技的喜爱。作为摩纳哥大公的好友、摩纳哥国际杂技比赛的顾问,他认为中国的杂技是世界上最好的杂技,20多年前就通过中国的杂技开始进而喜爱中国的文化。他说,中国人就像亚洲的拉丁民族一样,懂得学习,知道进退。

  弗莱尔先生说,阿尔卑斯滨海省在法国是一个很特殊的省份,每年有1000万游客,阿尔卑斯滨海省议会本身又是省政府,必须作出榜样,促进文化交流。省里每年下拨2100万欧元的文化活动经费,仅亚洲艺术馆每年就可以得到300万欧元的财政经费。修建亚洲艺术馆实际上也是省里的一个政治措施,利用亚洲艺术馆作为阵地,促进与亚洲国家的交流。这次亚洲艺术馆又成为中国文化年的阵地。据介绍,阿尔卑斯滨海省议会政府这次对中国文化年的投入在各省是投入最多的,也是承接中国文化年项目最多的省份。之所以积极介入到中国文化年的活动中去,弗莱尔先生对中国的热爱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据介绍,法国人感觉自己开始需要在自由中有一种规范,有一种古老的文化去景仰和尊重。许多法国人喜欢中国文化,因而,尼斯政府高层对中国文化年的厚爱倒也并不缺乏群众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6月26日晚上,在蓝色海岸最好的酒店圣旺角酒店,包括当地高官和亿万富翁在内的尼斯上流社会300人,盛装出席了由陈燮阳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小型音乐会,中国文化年和中国文化艺术,在尼斯已经真正浸透了社会的上上下下。

  上海风情  马赛浪漫

  在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的街头随机采访市民和路人,竟无一人没有听说过中国文化年,足见中国文化年影响之大。中国文化年闭幕活动是以上海为主题的,因而从6月28日到7月2日举办的上海周活动,便选在了上海的姐妹城市马赛。马赛市政府在市府办公楼法国国旗的两侧,悬挂了两面中国国旗。在城市一些主要建筑上,也有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马赛街头关于中国文化年的招贴随处可见。十分注重仪式的法国人,还在马赛市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佩带着象征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绶带,隆重地欢迎上海市代表团来到马赛参加中国文化年“上海周”的活动。马赛市市长戈丹和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在欢迎仪式上不约而同地向对方国家的嘉宾介绍了马赛和上海“共同”的革命历史。法国国歌《马赛曲》最初创作于斯特拉斯堡,1792年革命时,马赛的革命者高唱着这首歌进军巴黎,使这首歌开始广为人知,这首歌也因为从马赛革命者口中唱出,而被命名为《马赛曲》。上海则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地,是开展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城市。回顾历史,双方彼此增添了一分认同和亲切之感。

  马赛“上海周”活动的主题是“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上海”。这项综合性的活动从综艺表演、摄影、绘画等不同的艺术视角展示了现代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城市形象。在“上海园”落成、中国历代服饰展、上海印象展、档案馆展、电影周、太湖石假山展、歌舞杂技晚会等上海文化周11项活动中,“上海园”是最受法国人喜爱的项目,也是迄今上海市赠送给外国最庞大、最昂贵、最浪漫的礼物,是中国文化年唯一一个永驻法国的项目。占地1600平方米的“上海园”,坐落在马赛的布赫里植物园内。法国参议院副议长、马赛市市长戈丹,上海市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等出席了“上海园”开幕式。

  “上海园”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园林风格,由春申堂、照壁、谊亭、池溏、月洞门、石桥、平台等组成,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并派工匠精心建造的,马赛市政府在这期间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在18公顷的布列塔尼风格的布赫里植物园中,“上海园”散发着一番别样的韵味。“上海园”开幕当日,马赛的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但这并没有阻挡近千名马赛市民和政要人物的勃勃兴致。望着男女老幼的法国市民徜徉在中国江南园林绿树红花点缀的庭院之中的流动画卷,不能不令人生出一种隐约的感动。郭沫若先生曾在《今津纪游》中说,我们人类好像都有一种骛远性,包括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骛远性。“上海园”之所以令法国人着迷,实际上也是隐含着这种骛远性的,当然它不是无的放矢的,而是来自于彼此的相互吸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园”更是一种精神需要的象征,它包含着法国人对上海发展速度的惊奇和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上海和马赛同样是古老的港口城市,同样是有着辉煌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如今的发展活力令马赛人瞩目,他们羡慕上海依然保留着年轻人的心态,精神思想处在蒸蒸日上的激越状态,拥有着无限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活力。马赛市政府秘书长龚达尔今年4月首次访问中国时对上海的飞速发展惊讶不已。他回到马赛见了戈丹市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应该去上海。”戈丹市长极不喜欢乘坐飞机旅行,但是他竟然答应了秘书长,准备在上海举办马赛文化周的时候,咬牙乘坐一次飞机。

  6月28日在马赛工商会馆举办的“让生活更美好——上海印象展”和28日晚在马赛歌剧院举行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6月29日上午在繁华的博斯商城举行的上海生活艺术展、中国历代服饰展等活动,是“上海周”给人印象深刻的其他几个项目。上海交响乐团在马赛歌剧院上演的“马赛—上海之夜”,是该剧院首次接待亚洲的交响乐团演出,法国观众对这场演出十分喜欢和认可。马赛歌剧院副院长马歇尔夸赞上海交响乐团“演奏水平很高”。“新天地的故事——上海生活艺术展”以中国红为主要色调,活动内容从舞蹈、武术、杂技、民乐到书法、茶艺、京剧脸谱、剪影艺术、捏泥人等现场表演,全方位地展示了上海的生活艺术。该展也充分体现了上海人的精明,品茶、剪纸和书法等表演都是收费的,即使是一个信手剪来的剪纸小兔子和一小幅一挥而就的书法条幅,每张也要卖5个欧元(50人民币),一些法国年轻人欣然掏钱购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市场魅力。在马赛手工艺馆举办的“中国历代服饰展”非常吸引眼球,6月29日开幕当天,观众将展厅挤得水泄不通。150多件展品展示了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服饰艺术,并通过蜡像等形式,形象逼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妃、文官武将、平民百姓等各阶层的服饰。

  中国驻马赛总领事李小苏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文化年在马赛进行的红红火火,它提升了法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很多马赛人纷纷表示,要到中国去看一看,去过中国的年轻人则还想去第二次、第三次。中国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华人华侨也开始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

  从尼斯到马赛,中国文化年闭幕阶段的活动从两个著名的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成功起步,并于7月初在巴黎落下帷幕。在蓝色海岸的清澈迷人的水波中,映照出中国文化美丽的倒影,其所引发的法国人关于中国的遐思与畅想,将会如蓝色海岸的海浪一般,激情不息。(作者:张小兰)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http://fr.china-embassy.gov.cn/